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只要还干得动,我就坚持干!”银发军医坚持义诊24年!

N海都全媒体记者 展豪 文/图

候选人物⑱

袁润熙


宁德市军休所军休干部袁润熙,用医者仁心和实际行动,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。

10月16日,2023年“感动福建”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正式启动。在感动人物征集阶段,海都报报道了一位年逾古稀、医者仁心的军休干部——79岁的袁润熙。他自退休开始在家中坚持义诊24年,寒来暑往,医者仁心,不分白天黑夜周末节假日,只要有病人需要,他就在岗,他将救死扶伤作为一辈子的事业,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。


报道发布后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,许多人被袁润熙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医者仁心所感动。袁润熙也成功入围“感动福建”年度十大人物评选。今天,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位银发军医的感人故事。


袁润熙为患者把脉


发挥余热

他把诊室搬进家


1944年,袁润熙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,祖父和父亲都是镇上小有名气的中医。从小耳濡目染医学文化的他,在1960年进入宁德军分区后便加入了卫生所,成为了一名卫生员,凭着对医学的热爱,他不断钻研苦读,先后掌握了中医、西医、推拿等多种医术。


一干就是39年,直至1999年从宁德军分区卫生所所长的职位上退休。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仍想着发挥余热,为此在军休所里找了一间办公室帮大家治疗,而且分文不取。


后来慕名找袁润熙的人越来越多,他也把诊室搬到了家里。


在口口相传下,每天找上门的病人少则二三十人,多则五六十人,里三层外三层将他团团围住,有时家比医院门诊还热闹。


“家里都快成医院了。”虽然老伴会时不时地念叨他,但对他的义诊却给予极大支持。儿子为了让他方便义诊,将宽敞的后院改成了阳光房,专门用作看诊场所。在医学院学习的孙子每到放假便回家帮忙当起志愿者,给袁润熙当起了助理。


对于家人来说,最无奈的是吃饭时响起的敲门声,这多半是患者登门求医。这时,袁润熙总是会搁下碗筷,立马起身为人看诊。往往当患者连连致谢离去时,饭菜都已凉透。


“我觉得病人在特殊的时间上门,肯定也是迫不得已,如果碰上发烧的患者,更是不容片刻怠慢,而饭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吃的。”袁润熙说。


有一次,袁润熙参加完军休所的集体活动,比往常迟了些回家,等他到家门口时,一位前来问诊的患者抱怨道:“这都几点了,还不上班!”袁润熙笑着与他解释。当周围的群众都为他打抱不平时,他却说,来看病的人心里都是着急的,要多理解人家。


随着上门求诊的人越来越多,有人劝袁润熙,不如收些诊费,也有人给他塞红包,但都被婉拒。他说:“我的一生并没有作出什么大的贡献,退休后能吃饱喝足已很知足,应该多发挥些余热。”


下乡义诊 

自费带药送村中老人


作为一名医生,除了在家中坐诊,他还常常跟随公益组织前往乡村义诊,组建志愿服务队,为偏远地区群众送去更多健康福祉。


“老人身体多有慢性病,下乡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,帮他们诊治。”2019年,袁润熙与军休所的6名军休医护人员一道,成立了“退休军医志愿服务队”,专门前往宁德周边的偏远农村,为留守老人诊疗。尽管舟车劳顿,袁润熙却从不叫苦抱怨。


从队伍成立至今,袁润熙没落下一次志愿服务,每次到村里他的位子前都格外火爆,即便到了饭点,也还是有很多人在排队问诊。工作人员担心袁润熙身体吃不消,想要劝村民早点回去,却被他阻止了。他诚恳地说:“我们难得来一次,不能让大家失望而归。”快速地啃完一口面包后,他又继续投入到义诊工作中。袁润熙知道村中老人买药不易,每次下乡都提前自费带上许多药,送给村中的老人。


老同志无私奉献的大医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年轻后辈。据宁德市委老干部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忆,2020年,在一次前往寿宁县竹管垅村开展的义诊活动中,原计划只有半天行程的老军医们主动推迟返程时间,只是为了给更多群众提供帮助。“返程车上,看着老军医们疲累的样子,让人既敬佩又心疼。”该工作人员感慨地说。


谈及为何这么做时,袁润熙说:“因为以前农村经常缺医少药,父亲就有一个习惯,我记得非常清楚,只要是穷人来看病,他就只抓药,不收钱。”他认为,自己只是在传承父亲和祖父的医风,在有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减轻部分人的经济负担,看到他们康复后的笑容,自己也很高兴。


“我始终记得,56年前,我申请入党时,曾写下了‘为人民服务’5个字,希望能用行动回馈社会。”袁润熙说。


医者仁心

只要病人需要他就在岗


在外人眼中,袁润熙是一位思维敏捷、精神矍铄的老人,身体定是十分硬朗。但其实,他的身体早就亮起了红灯。


2020年的一天,袁润熙如往常一样在家中坐诊,突然心脏病发作,被紧急送往ICU病房。经过两天的治疗,他才逐渐脱离危险。家人们希望他能多住院几天,多休息下,但袁润熙却放心不下病人,坚持要出院。最后,家人只好同意他的决定。


“只要还干得动,我就坚持干。”袁润熙不仅治愈了众多患者,他的奉献精神也感动了不少人,他们也从病人变成了小院子里的志愿者。


叶丽芳的母亲有多年的肺部顽疾,在袁润熙的诊治下恢复迅速,为了表示感谢,她多次带着礼物来到袁润熙家中,但所有礼物都被婉言谢绝,这深深触动了她。现在只要一有空,叶丽芳就会主动到袁润熙家中帮忙,维持秩序、引导患者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“母亲的病花了很多钱都没治好,而袁老分文不取,我也希望成为志愿者,传递他的精神。”


如今,袁润熙家中的志愿者越来越多,“医”味逐渐浓厚,这也让他看到了义诊的意义。“我们年纪这么大了,能做的事情不多,只要身体允许,我愿意一直在院子里写处方,义诊下去。”袁润熙说。


寒来暑往,医者仁心,袁润熙不分昼夜,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,只要病人需要,他就在岗。从16岁至今,他将救死扶伤视作人生事业,用实际行动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梦想,先后获得“最美志愿者”“八闽银发先锋”“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”“中国好人”“福建省道德模范”等荣誉称号。






2023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候选人物


辑:白白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